新丝路

字:
关灯 护眼
新丝路 > 闲唐 > 第34章 第 34 章

第34章 第 34 章(第2/3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他的信物让李二陛下看,“既然太医对皇兄你的旧疾束手无策,我和承乾就想着去把那孙老神医请来给您瞧瞧!”

    李二陛下毫不意外李元婴会把两个人上次的对话转告给李承乾听,闻言脸上并没有什么变化。

    对李承乾这个儿子、这个太子,李二陛下一直是满意的,面对这个儿子近几年的叛逆他一直没想出应对之法。他是一国之君,也是李家的大家长,不可能对儿女——尤其是太子放低姿态说太多软话。

    近来看李元婴和他走得近,李二陛下便有心让李元婴当个传话之人,把一些想告诉这个儿子的话转达过去。

    李元婴不知道李二陛下的心思,见李二陛下不为所动,只觉得自己皇兄真是铁石心肠,半点感动都不表现一下。

    李元婴只能越俎代庖地替李二陛下感慨:“承乾这孩子,多孝顺啊!知道您旧疾缠身,他晚上根本睡不着觉!”

    李二陛下听他这么个豆丁点大的个头说什么“承乾这孩子”,脸上的冷淡表情有些绷不住了,抬手便往李元婴脑门上敲去。

    李元婴觉得自己要被李二陛下敲傻了。

    他不理李二陛下了,带上李二陛下借调到他身边的两个禁卫去寻随行至骊山的李德謇。

    李德謇与李承乾交好,李承乾让底下的人把孙思邈的下落告知李德謇,让李德謇带李元婴去找这位老神医。

    得知李元婴已经和李二陛下通过气,李德謇便告假带李元婴出了行宫,前去附近一个村庄拜会孙思邈。

    大唐立国已有二十余年,战乱带来的伤痛已经逐渐平复,骊山行宫周围的田野又恢复了过去的祥和模样,入春后处处都透着蓬勃生机。

    李元婴鲜少在田野间行走,觉得什么都很新鲜,不时停下来看看农夫怎么驱赶耕牛翻地、蜻蜓怎么试探着停到青青的嫩苗上。

    李德謇见李元婴这般模样,也不催促,由着他走走停停,慢腾腾地行到村头。

    还未走近,李元婴便看到村头有株几人合抱才抱得过来的老树。此时那株婆娑的老树下有朗朗诵读声传来,细听隐约能听到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”之类的,竟是前朝逐渐流传开的《千字文》。

    李元婴初启蒙时学的也是这个,全文由近千个不相同的常用字组成,既能帮初学者认字,又把许多道理与典故编了进去。

    李元婴好奇地走过去一看,发现树下立着个和李治差不大的少年,约莫十一二岁,手里拿着卷书在教导几个齐齐整整坐在树下的小孩。

    他们有的带了个蒲垫,有的直接席地而坐,年纪约莫是十岁左右,全都认认真真地挺直腰听那少年口齿清晰地带他们念千字文。

    李元婴觉得真稀奇,这么个十来岁的少年人怎么成了夫子?

    更稀奇的是,那少年好像还拿着块黑漆漆的木炭把字写在树身上给同伴们看着学。旁边有条小溪,每教完一个字,那少年便用水把字洗掉,再写别的字。

    李元婴驻足看了一会,那少年才注意到他们一行人的到来,上前拱手问:“几位客人来我们唐家村可是有事?”

    树下坐着的少年都好奇地看向李元婴几人,觉得李元婴的衣着华贵得很,身边跟着的几个禁卫也特别气派。

    李元婴像模像样地拱手朝为首的少年还了一礼,也不隐瞒,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我是来寻孙老神医的,家中长辈有疾,想请孙老神医替他瞧瞧。”

    少年道:“那来得倒巧了,要是再过几日,孙老神医就不在我们这儿了。”说罢他让其他人先背一背刚才教的那几句,亲自引李元婴一行人入村。

    李元婴对这少年很有好感,直接自报家门:“我姓李,名元婴,你叫我名字便好,你叫什么?”

    李是陇右大姓,遍地都是李家人,少年不曾多想,只觉李元婴兴许是哪个权贵人家之子。

    少年不卑不亢地答道:“我姓唐,单名一字璿,还未取字,你也叫我‘阿璿’便好。”

    李元婴点头,顺势问起唐璿刚才在做什么。

    唐璿告诉李元婴,他家中比村里其他人宽裕一些,家里人舍得送他去读书。他认为村中的伙伴们虽都家贫读不起书,能认几个字也是好的,即使能去考科举的人寥寥无几,出去受雇佣时也算有个一技之长,指不定能多拿几个工钱。

    于是唐璿总趁着休沐时给同村伙伴们教几个字。

    一篇《千字文》,他已经教了大半了,自己也把千字文记得更牢了,算是利人也利己!

    李元婴道:“你真了不起。”

    唐璿摇头道:“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而已。”

    李元婴由衷夸道:“便是力所能及之事,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做的,你太棒啦。”

    这样直白的夸奖让唐璿有些脸红,他腼腆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